来源:本站 作者:jiyuanbio 时间:2025/5/23
-
原代细胞分离与纯化
-
场景需求:从动物组织(如小鼠肾脏、人类肿瘤活检样本)中获取高纯度单细胞悬液,避免组织碎片干扰后续细胞计数、形态学观察或分子检测。
-
推荐型号:
-
精细分离:5-20 μm 孔径(如 5 μm 常规型 04-0042-2313)用于分离神经干细胞、胰岛细胞等微小细胞;
-
粗筛处理:50-100 μm 孔径(如 100 μm 常规型 04-0042-2318)用于肝脏、肌肉等结缔组织较多的样本,快速去除纤维蛋白与血管碎屑。
-
优势:相比传统尼龙网过滤,CellTrics 滤头的垂直过滤设计可减少细胞机械损伤,细胞回收率提升 20%-30%。
-
细胞系传代与质控
-
场景需求:贴壁细胞传代时去除死细胞团块,或悬浮细胞(如 HEK293、Jurkat 细胞)换液时清除代谢废物颗粒。
-
推荐型号:30 μm 常规型(04-0042-2316),兼容 5 ml 离心管,适合实验室日常小规模操作。
-
操作亮点:可直接置于离心管中,通过低速离心(300 g,5 分钟)实现 “过滤 + 换液” 同步完成,节省约 50% 操作时间。
-
免疫细胞分离(PBMC / 淋巴细胞)
-
场景需求: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(PBMC)用于 ELISA、细胞因子检测或 T 细胞功能分析。
-
黄金组合:
-
第一步:用 30 μm 常规型(04-0042-2316)过滤全血,去除凝血块与粒细胞团;
-
第二步:结合密度梯度离心(如 Ficoll),可使 PBMC 纯度从传统方法的 85% 提升至 95% 以上。
-
数据对比:某实验室对比发现,使用 CellTrics 过滤后,CD4+ T 细胞计数变异系数(CV)从 12% 降至 6%,检测重复性显著提高。
-
循环肿瘤细胞(CTC)富集
-
场景需求:从癌症患者血液中捕获稀有 CTC,用于液态活检或单细胞测序。
-
精准选型:5 μm 无菌型(04-004-2323),利用 “尺寸排阻” 原理截留直径>5 μm 的 CTC(多数实体瘤细胞直径 8-20 μm),同时允许红细胞(7 μm)、血小板(2-4 μm)通过。
-
实验验证:在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患者样本中,该方法 CTC 捕获率达 78%,优于传统免疫磁珠法(65%),且背景杂质更少。
-
干细胞无菌培养体系
-
场景需求:间充质干细胞(MSC)扩增前去除成纤维细胞污染,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清除残留红细胞。
-
无菌方案:
-
10 μm 无菌型(04-004-2324)过滤骨髓单个核细胞,有效分离直径>10 μm 的干细胞(MSC 直径约 10-15 μm),同时满足 ISO 14644-1 Class 5 级无菌环境要求;
-
配套使用 50 μm 无菌滤头(04-004-2327)进行规模化培养体系的初期粗筛,单批次可处理 10 ml 原代样本。
-
CAR-T 细胞生产质控
-
场景需求:慢病毒转染后的 T 细胞悬液需去除未转染细胞团与病毒载体碎片,确保终产品细胞活性>90% 且无微生物污染。
-
全流程应用:
-
转染后:用 30 μm 无菌型(04-004-2326)过滤去除细胞聚集体,细胞存活率较传统滤网法提升 15%;
-
洗滤阶段:结合 150 μm 无菌型(04-004-2329)进行缓冲液置换,可快速完成 50 ml 级样本处理,通量提升 3 倍。
研究领域
|
样本类型
|
挑战痛点
|
解决方案(型号)
|
效果数据
|
神经生物学
|
大鼠海马组织
|
神经元易损伤,碎片多
|
20 μm 常规型(04-0042-2315)
|
神经元存活率>85%,碎片率<5%
|
植物细胞工程
|
拟南芥原生质体
|
细胞壁碎片干扰融合效率
|
50 μm 常规型(04-0042-2317)
|
原生质体纯度提升至 92%
|
病毒学
|
昆虫细胞上清液
|
杆状病毒颗粒(约 100 nm)与细胞碎片分离
|
10 μm 常规型(04-0042-2314)
|
病毒滴度(TCID50)提升 40%
|
水产养殖研究
|
鱼类鳃细胞悬液
|
黏液蛋白导致细胞聚集
|
30 μm 无菌型(04-004-2326)
|
单细胞得率从 60% 提升至 82%
|
-
稀有细胞捕获(如 CTC、干细胞):优先选择比目标细胞直径小 1-2 μm 的孔径(如目标细胞 10 μm,选 5-8 μm 滤头),利用 “尺寸差” 精准截留;
-
高通量处理(>50 ml 样本):可串联使用大孔径(150 μm)预筛 + 小孔径(30 μm)精筛,配合真空泵加速过滤;
-
敏感细胞(如原代神经元):避免强负压操作,选择低吸附材质的无菌型滤头(如 04-004-2325),减少细胞黏附损失。
通过深度匹配实验需求,CellTrics 细胞过滤器不仅是样本处理的工具,更成为提升研究数据可靠性的关键环节。无论是基础科研的微量样本精细操作,还是工业级细胞治疗的规模化生产,其多元化场景适配能力均能为实验流程注入高效与精准的双重保障。